分享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科学家曾在意大利古比奥地区发现了白垩纪和第三纪地层交接的一层淡棕色粘土中,铱元素的含量特别丰富的现象。后来又在丹麦、西班牙、荷兰、新西兰、美国和大西洋海底都发现了富铱层。在不到三年的时间,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报道了富铱层的存在。铱这种元素在地球岩层内的含量极低,而在外层空间的小行星和陨石中含量却相当丰富。因此,这富铱层的存在就被认为是小行星在白垩纪末撞击地球的有力证据。这个时候又正好发生了恐龙绝灭,于是有科学家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提出了解释恐龙绝灭的“小行星撞击说”。 提出这一假说的科学家指出,在6500万年前,有一颗直径约十公里、质量为12万7千亿吨的小行星在运行中与地球发生猛烈碰撞。这次碰撞引起的大爆炸约等于最大氢弹爆炸力的100万倍,把相当于小行星自身质量100倍的细尘埃抛入了大气层中。密集的尘云遮住天空,于是白天变成了黑夜,长达5年之久。在这漫长的黑夜里,地面因接受不到阳光而骤冷,植物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普遍死亡,从而使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其它爬行动物绝灭了。 也有科学家根据海洋生物同样遭到绝灭的事实,认为与地球碰撞的不是小行星,而是彗星。由于彗星中富含氰化钾等毒性物质,首先毒死了水域中的浮游生物,然后才引起直接或间接以浮游生物为食物的动物的绝灭。因此认为,彗星才是造成恐龙绝灭的真正元凶。 还有科学家根据地球上的生物绝灭似乎具有周期性的特点,提出了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每隔一定时间就要穿过太阳系的小行星带,从而遭到小行星的轰击。也有人认为当太阳系运行经过银河系平面时,宇宙尘就会扰动彗星云,引起彗星雨轰击地球,每次轰击可能长达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 1994年7月发生在木星上的彗星和木星相撞事件,说明了在地球上也可能发生这样的灾难。 地球上许多陨石坑就是这类碰撞灾难的证据。
© 2018-2024 自贡市源中圆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23866号-1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