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恐龙大百科 / 百科知识 /

顾氏小盗龙

发布时间:2018-07-05  作者:李宇  来源:百度百科

       顾氏小盗龙是目前发现的第一批会飞的恐龙。对于鸟类飞行起源这个谜,一百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两大推断:“树栖起源说”和“地栖起源说”, 这个问题至今仍然存在着争议。

中文学名: 顾氏小盗龙
拉丁学名: Microraptor gui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       蜥形纲(Sauropsida)
目:       蜥臀目(Saurischia)
亚    目: 兽脚亚目(Theropoda)
科:       驰龙科(Dromaeosauridae)
亚    科: 小盗龙亚科
属:       小盗龙属(Microraptor)
种:       顾氏小盗龙(Microraptor gui)
分布区域: 中国辽宁省西部
生存年代: 白垩纪早期 地层层序 早白垩世九佛堂组
化石产地: 中国辽宁省朝阳市太平房镇
化石编号: IVPP-V13352

物种介绍

顾氏小盗龙正型标本全长仅约77厘米,食性为肉食。躯干相对较短,仅为后肢长的44%~50%,尾比身体长;其以桡骨具突出的二头肌结节、前肢第Ⅰ指很短、单一胸骨平且大、耻骨强烈弯曲、胫骨拱曲等可与赵氏小盗龙相区分。顾氏小盗龙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身体上除了发育着绒羽状羽毛外,在其前、后肢及尾后部还发育着非常长的扇形飞羽或尾羽。其前肢上飞羽的分布形式与现代鸟类的相似,初级飞羽约12枚,次飞羽约18枚;前者明显长于后者,前肢外侧的飞羽羽片呈不对称状而内侧的飞羽羽片对称。最不寻常之处是其后肢股骨、胫骨及骨上亦发育有很长的羽毛,其中骨上的最长且其外侧的亦呈不对称状,与前肢上的飞羽类似。第15~18尾椎以及之后的尾椎上发育较长的尾羽,向后逐渐变长。这种羽毛分布形式表明从兽脚类恐龙向鸟类的演化过渡之中,可能经过了一个四翼阶段,同时也表明这类小型的奔龙类可能已具备了一定的滑翔能力。科学家推测,它们利用四肢覆盖的羽毛,可以从一棵树飞行到另外一棵树——这有点类似于今天鼯鼠的“飞行”方式。


售前咨询:13340800567  售后服务:13890094337  邮箱:lzb@cdkf.cn

您的姓名:

您的留言:

告诉我们您的需求
我们会及时联系您

您的电话:

©  2018-2024 自贡市源中圆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23866号-1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230号        

售前咨询

13340800567

售后服务

13890094337

官方邮箱

lzb@cdkf.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