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龙、马门溪龙、三角龙……它们形态各异,特征明显,尤其是身上的颜色也不同。不过,它们早在亿万年前就灭绝了,似乎只留下了灰暗冰冷的化石,那么科学家是怎么知道恐龙颜色的呢?
让我们跟随科学家的脚步,一起探寻恐龙颜色的奥秘吧。
自从恐龙化石被发现后,人们一直在猜想恐龙的颜色。可是,恐龙化石几乎显现不出恐龙生前的颜色,于是,科学家只能凭借想象来描绘恐龙的颜色。但他们可不是胡乱猜想,而是根据化石的特点和现代动物的习性进行合理想象。比如,现在的植食动物依靠保护色来躲避捕食者,科学家参考这个特征,猜测植食恐龙也存在类似的情况,皮肤可能拥有或黄或绿的底色,上面还有斑点或条纹,这样植食恐龙就可以模拟周围植物的样子,隐藏自己。
最初,人们认为恐龙是笨重的大蜥蜴,因此,在艺术作品中,它们常常被描绘成灰色的大蜥蜴。但随着越来越多恐龙化石被挖掘出来,科学家发现恐龙其实是灵活机敏的动物,无论天上、地上、水里,曾经都有它们的身影,所以它们的形象也不再是蜥蜴那样,很多图画和影视作品中恐龙的颜色也越发多彩多样。后来,一具带羽毛的恐龙化石被发现了,科学家猜想:现在地球上鸟类的颜色丰富多彩,与鸟类关系密切的带羽毛的恐龙是不是也是五彩缤纷的呢?
正当科学家为找不到破解恐龙颜色的奥秘而苦恼时,一具出土自我国辽宁的恐龙化石为科学家提供了线索。
2010年,一个科研小组在一具近鸟龙化石标本上发现了羽毛上残留的黑素体。这黑素体是什么呢?它是为毛发和体表提供颜色的色素颗粒,普遍存在于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皮肤细胞中。就比如,我们中国人生来就是黄皮肤,而白人、黑人的肤色分别是白色、黑色,这些特征跟人体皮肤细胞中的黑素体有很大关系。
发现了恐龙化石羽毛上的黑素体后,科学家把它跟现在鸟类羽毛上的黑素体进行了对比,于是就推测出了近鸟龙羽毛的大致颜色。有了这个发现,科学家又从其他几种恐龙化石中找到了黑素体,分析出了部分恐龙的颜色。
近鸟龙:侏罗纪的“啄木鸟”
2009年9月,科学家在辽宁省建昌县发现了一具1.6亿年前的带羽毛的恐龙化石,它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长有羽毛的恐龙化石,被收藏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内。因为与鸟类关系密切,科学家将它命名为近鸟龙,但它并不是鸟类的直系祖先。
科学家分析了近鸟龙羽毛上的黑素体分布情况,认为近鸟龙身体主要呈灰黑色,翅膀和足部羽毛为白色,但羽毛的尖端为黑色。它的腿上长着灰色羽毛,而脚掌和脚趾是黑色的。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红棕色的羽冠,仿佛一把小扇子插在头上。它的脸上也有零星的红褐色斑点。乍一看,近鸟龙和现在的北美啄木鸟有几分相似。
近鸟龙生活在史前的辽西地区。当时那里是大面积的森林,阳光很难穿透茂密的树冠照到森林底部,所以,森林里阴暗潮湿,极易产生浓雾。在这样的环境中,身披黑羽的近鸟龙穿梭于树木间,既可以避免被捕食者发现,又可以伺机捕食小动物。而它的羽冠呈红棕色,很可能是繁殖季节用来吸引异性的。
2015年,科学家对另一具近鸟龙化石标本进行分析,又发现了一些新型黑素体。科学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近鸟龙的毛色可能会发生变化,而且雌雄个体的颜色也可能存在差异。
1996年8月,辽宁省北票市的一个农民向中国地质科学院捐献了一块奇特的化石。这块化石怎么奇特呢?说是鸟吧,长着长长的尾巴,但嘴里还有细小的牙齿;说是恐龙吧,体表却长着薄薄的毛,就像鸟类的羽毛,但很短。总之,连专家一时也说不出来它是什么。
时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的季强博士拿到了化石。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后,他发现这些毛其实是皮肤的衍生物,很可能是羽毛的原始形态。于是,他将这种动物命名为中华龙鸟,意在表明它身上拥有恐龙与鸟共有的特征。虽然中华龙鸟名字里带个“鸟”字,但它却是不折不扣的恐龙,属于兽脚类的美颌龙科。
其实,早在近鸟龙颜色公布之前,科学家已经对中华龙鸟的毛发颜色进行了分析。他们根据分析的结果猜测,中华龙鸟全身可能覆盖着黄褐色的毛,背部颜色较深,腹部颜色较浅,而尾巴是橙白相间的环尾图案。环尾在现在的动物中并不少见,如马达加斯加岛的环尾狐猴。这样的斑纹可以模拟林中的植物,以迷惑捕食者。
小盗龙:有金属光泽的“乌鸦”
恐龙能不能飞呢?小盗龙给出了答案。这种四翼恐龙的前臂和腿部都长有飞羽,尾巴末端还有扇状尾羽,以及两根长长的翎羽。尽管不能像现在的鸟类那样熟练地振翅飞翔,但在高大的树木间来回滑翔,对它们而言轻而易举。这种灵活的肉食恐龙很有可能攀爬到树枝上,自上而下俯冲,以袭击地面上的猎物。
2012年3月,美国古生物学家茱莉亚·克拉克,根据小盗龙化石羽毛上的黑素体推测出它的体色为黑色。不仅如此,她的科研团队还发现小盗龙的羽毛会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蓝绿色的金属光泽,就跟现在的乌鸦和美洲黑羽椋鸟类似。
近年来,科学家还在小盗龙化石标本的胃部发现了反鸟类(白垩纪出现的一类相对原始的鸟类)和鱼类的残骸,可见小盗龙是个迅猛的猎手。可以想象,在亿万年前的辽西森林里,一个个暗夜猎手借着月色,在空中划过一道道鬼魅的弧线,瞬间捕杀猎物。
鹦鹉嘴龙是白垩纪早期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的原始角龙类恐龙。虽然它的头上没角,但它与三角龙有亲缘关系。鹦鹉嘴龙的化石数量很多,而且种类丰富,因此,科学家有大量的化石资料可以对它们进行仔细研究。
鹦鹉嘴龙长着一个小小的脑袋,嘴的形状就像今天的鹦鹉,上下颌极为有力,可以啃食坚硬的植物块茎。科学家还在鹦鹉嘴龙化石标本的胃部发现过胃石,就像现在的许多植食动物一样,鹦鹉嘴龙会吞食小石砾来帮助消化。除此之外,鹦鹉嘴龙还很会养育幼崽,曾经发现的一窝34只小鹦鹉嘴龙和一只成年个体的遗迹,被科学家叫作“恐龙幼儿园”。
2016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复原了鹦鹉嘴龙的颜色。鹦鹉嘴龙整体呈褐色,背部颜色较深,腹部较浅,四肢和肩部还长有斑点,跟现在的鹿和羚羊类似。科学家猜测,这样的体色能使它们融入周围的环境中,不被捕食者发现。
售前:13340800567
售后:13890094337
您的姓名 :
您的电话 :
您的留言 :
© 2018-2024自贡市源中圆科技有限公司 保留一切权利
备案号:蜀ICP备18023866号-1 服务热线:1334080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