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有可能会被人驯服吗?

作者:刘sir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快资讯

估计是可以的,这一点可以从对鸟类的“驯养”过程中略窥一二(对鸟类称为“驯服”似乎不大妥当)。能否被驯服,取决于恐龙的大脑的发达程度以及大脑内部关于服从意识的认识。一般来说:

群居的动物更容易被驯服,因为服从意识在动物群体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意识;

智力高的动物能够进行更复杂的驯服,而不是简单地条件反射。

驯服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一只蚯蚓是否可以被驯服?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蚯蚓的神经系统太简单了,它还无法形成服从的概念,或者说对其“驯服”的含义已经退化到非常原始的“条件反射”层面,也就是说蚯蚓的神经系统只是在简单地“趋利避害”,而非以意识的形式来接受指令。更不用提上述提到的“认同”和“服从”等概念了。因此驯服的神经心理学的最根本基础是要有一个足够发达的神经系统。显然有非常多的低级动物都在不可驯服的范围内,诸如鱼、青蛙等等。


但恐龙,据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推测,其神经系统的复杂度应该与现代爬行类甚至鸟类相当(视品种不同)。通常植食性恐龙的大脑容量要比肉食性恐龙小。

上图:科学家们是这样获得解恐龙大脑尺寸的(注模)。

如果以现代爬行类和鸟类来作为参考,例如鳄鱼和鸟类。鳄鱼勉强还算能够驯服,但基本上属于非常低级的情况,例如在泰国我们可以看到驯鳄鱼的表演,驯养员敢把头放进鳄鱼的大嘴中,但仅此而已,更多的指令就不要奢望了,甚至偶尔还会出意外导致驯养员的头被咬住。然而驯鸟就好看多了,鸟类不仅能够对人类的语音指令进行反应,而且还能够与人类建立一定的依恋的关系。

因此,我们大概可以这么来判断恐龙的“可驯服性”——多数植食性恐龙是不大可能驯服的,因为它们的“头脑太过简单”,诸如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恐龙帕塔哥尼亚龙,就是典型的巨型身材,迷你大脑。据研究,多数食草类恐龙的大脑只有核桃大小,而肉食性恐龙的情况要好一些,诸如霸王龙,但其大脑的智能特征比现代爬行类略高或与现代鸟类相当。所以驯服霸王龙,从神经生理学上来说,还是有可能的。

大图模式

上图:恐龙大脑尺寸与核桃的对比。

驯服的神经心理学基础

"驯服"并非是单方面的作用,而应该是被驯服的动物与主人之间相互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换句话说,并不是人类通过单方面对动物施加驯服手段就可以达成。驯服的主要目的是使动物尽可能“服从”指令,并且认同“主人”与自己身份中相同和不同的内涵,将“主人”视同某种意义上的“同类”(而不会离弃,甚至还产生依赖或依恋),而且因认可主人的权威而不会伤害“主人”。这中情况在马戏团的场景中非常典型。

概念区分:驯服并不完全是基于对食物的需求的,而驯养则大体与食物的获取有关。一匹马被驯服,并不是出于获取食物的动机或条件反射,而是出于某种心理意识的转变。

但通常这样的服从关系需要一些大脑原生功能的支持,也就是说被驯服的动物的大脑天生本能就有“服从”的种子。就像是犬类和狼的区别——犬类经过人类的选择,那些服从人类的个体被一代代强化选择下来,进而形成了犬类亲近人类并且易于驯服的天生本能。这使得它们跟那些在野外与恶劣环境搏杀并接受大自然随机选择的狼具有了非常不同的大脑本能结构。因此,狼相对狗来说更难以驯服(并不是不能)。

但是狼的社会性也是它们能够走入人类社会成为家养动物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可能猫奴们的体会会更深刻,猫的独立意识要比犬类更强,因此它们对人类的服从性要差很多(更多是出于需求,而不是服从)。

因此,对于恐龙来说,可能具有社会性的恐龙更容易驯服。那恐龙有没有社会性呢?

据研究推测,某些品种的恐龙是社会生物。最近发现的证据表明,它们一起旅行,有些甚至可能一起迁徙。因为在北极圈内发现了恐龙化石,在白垩纪那里的食物供应是季节性的,所以迁徙是一种生存需要。目前已经发现已经成群的鸭嘴龙巢穴遗址,巢中严重破碎的蛋壳和恐龙幼崽的骸骨,表明这些恐龙幼崽在孵化后留在巢穴中,并由父母喂养。恐龙的育幼行为,以及成群的巢穴,暗示了某种社会性群居的习性。(但不是所有品种的恐龙都是如此。)
大图模式

上图:慈母龙育幼行为的艺术想象图。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那些具有社会性的恐龙可能非常像如今我们看到的企鹅,简单地集中,没有首领,而不像狮群或者狼群具有明显的社会结构。而缺乏这种具有首领的社会结构的物种恐怕其内心意识中也并不存在“服从”的不能概念。因此对其“驯服”的过程也将更多是偏向条件反射式的,甚至我们都不应该采用“驯服”这个词,称之为类似于对鸟类的“驯养”可能更合适。

总结

根据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驯服”一词可能并不适用于在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意义上的低级动物。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没有复杂到可以形成某种“服从”的心理。

恐龙的智力,依据其品种大致介于现代的爬行类到鸟类之间,因此对恐龙的所谓“驯服”可能就处在一个似是而非的边缘。一方面低智力的恐龙,如植食性的恐龙,只能接受简单的条件反射式的驯养,还达不到所谓“服从”的程度;另一方面智力略高的恐龙,如肉食性恐龙,大多是非群居的,因此它们又缺乏“服从”的本能倾向,何况即便有鸟类的智力,也谈不上“驯服”,也只能称之为“驯养”。

最后引用达尔文的话来结尾:

大图模式

“人类的进化不会在上万年间作为驯化动物,而在数百万年间作为野生动物而完成。因为人类是,并且一直是,一种野生动物。”

售前:13340800567

售后:13890094337

您的姓名 :

您的电话 :

您的留言 :

© 2018-2023自贡市源中圆科技有限公司 保留一切权利
备案号:蜀ICP备18023866号-1  服务热线:1334080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