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趾平行的兽脚类恐龙足迹。(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供图)
中外科研人员25日在北京宣布,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发现了大面积白垩纪恐龙足迹化石,这些足迹数量多、保存好,对研究恐龙的演化有重要价值。
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领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邱亮、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足迹博物馆馆长马丁·洛克利等学者共同完成,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地质学期刊《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上。
足迹点概貌。(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供图)
据介绍,2018年夏,一名化石爱好者在达连河镇红星村路边的剖面上发现了双壳类化石和龟化石,其旁边有一些有着明显规律的凹坑,疑似古生物的足迹。随后,邢立达团队确认了这些印记为足迹化石,并迅速奔赴现场展开考察工作。
邢立达表示,这片足迹群由5条行迹、共70个足迹组成,包括蜥脚类足迹、三趾型鸟脚类足迹和三趾型兽脚类足迹。蜥脚类足迹的长度约49厘米;鸟脚类足迹第三趾最发达,第二、第四趾的爪痕几乎呈三角形,且前缘圆钝;三趾型兽脚类足迹爪痕平行,被认为是游泳留下的痕迹。兽脚类游泳迹和其它步行行迹共存,说明它们是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中留下的。
他说,这片足迹群的发现证明了该地区恐龙的多样性,游泳迹的发现也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恐龙的行为。
售前:13340800567
售后:13890094337
您的姓名 :
您的电话 :
您的留言 :
© 2018-2024自贡市源中圆科技有限公司 保留一切权利
备案号:蜀ICP备18023866号-1 服务热线:1334080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