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于二叠纪时期的异齿龙,乍看之下与一般的恐龙没有什么差别。它高约2米,长约3米,块头并不大,四肢着地,匍匐前行,它锐利的牙齿不免让人想起肉食恐龙之王的霸王龙,可背上的帆又让人想起吃素的剑龙。之所以叫异齿龙,是因为犬齿尖利,与其他牙齿有异,故而得名。根据研究者们推测,异齿龙背上鳍状的帆和剑龙背上的骨板一样,都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这样一头兼具肉食恐龙和草食恐龙特征的远古生物,在历史上一度让古生物学家们困惑不已,因为它本身尺寸就不大,尾骨又纤长,所以早年发现的异齿龙化石中,尾骨多是缺失的,以致于古生物学家们误以为它是个短尾、大脑袋的某种恐龙,复原图中不免看起来萌感十足。
可是异齿龙不是恐龙,异齿龙生活的年代远早于恐龙,二叠纪-三叠纪的灭绝事件成为了两者时空中的边界,这场发生于距今大约2亿5140万年前的事件终结了异齿龙的辉煌,徐徐揭开了恐龙支配地球表面的序幕。今天各种电影和科普图书中,异齿龙通常是作为恐龙的一种而出现的,这其实是不准确的。霸王龙和剑龙生活在侏罗纪中晚期,与异齿龙相隔数千万年,三者之间除了一点形似,其实是毫无关系的。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能因为鸟有翅膀,蝙蝠有翅膀,昆虫也有翅膀,就认为这三种动物是同类或近亲。
异齿龙与恐龙的不同之处,其奥秘就都蕴含在它那个萌感十足的大脑袋里。今天我们去自然博物馆参观,路过异齿龙的化石标本,多少会觉得有一种亲近感,没了皮脸,它的头骨看上去是笑嘻嘻的,而这所谓的“笑嘻嘻“,却是重要演化的成果。笑的表情源自于强健结实的下颌骨,没有这个构造,笑脸无从谈起。诸位想一想,你看着鱼、鸡、蛇或者乌龟的头骨会觉得它们有笑意吗?不会。同理,梁龙、剑龙等草食类恐龙也不会给你这样的感觉,但霸王龙却有,人的骷髅头也有。个中差别,无非在于是否具有强健的下颌骨。从这种意义来说,我们之所以喜欢看见他人的笑容,与其说是在感知对方的善意,不如说是在确认对方与我在物种关系上是否亲近。
下颌骨大,就能附着更多的肌肉,肌肉多了就能使生物能使出更多的力气牵动上下颌,从而实现强力的咀嚼。如果没有这样的构造,生物就只能囫囵吞食,大致嚼上几下就完了。因为有这样进化的方向,一些羊膜动物在眼孔的后方出现了一个孔,以便附着咬合肌,这个叫做颞颥孔的解剖构造,于人而言,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太阳穴”附近,所以此处触摸上去是软的。跨越颞颥孔的,我们称之为颧骨,正经地该叫颞弓。有些生物,如恐龙等大型爬行类头部后有两个较小的颞颥孔,于是有两个颞弓;而异齿兽只有一个,也就只有一个较粗大的颞弓,便于附着更多更强劲的肌肉。两个颞弓相合为一,所以这一类动物我们成为合弓纲,异齿兽乃是其中的早期代表之一。
眼后是否只有一个颞颥孔,是现在生物学分类的基础标准之一。根据最新的生物分类,羊膜动物(简言之就是卵不止一层外壳的动物)从很早期就分化出了合弓纲和蜥形纲两种。蜥形纲中衍生出了中生代的大型爬行类,亦即恐龙,后来又演化为存活到今天的鸟类;而合弓纲大型动物,如异齿龙,在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之后大多以较小的体型存活下来,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出现了单孔类、有袋类等,此后又演化成为哺乳动物,这当中自然就有人。
过去我们给灭绝动物化石分门别类时,总是“以貌取人”,按照外形相似性定夺,那样的话,异齿龙乍看之下当然是和恐龙更近,但如果采用更为先进的分类方法,我们就会意识到看上去跟我们很不相似的异齿龙,却是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之一。更强大的下颌骨赋予了我们更好咀嚼食物、吸收营养的能力,从而能在进化的漫漫征程中,灭而不亡,苟延残喘,后来居上。进化成功全靠能吃会咽,可见“民以食为天”绝不只是说说而已。
售前:13340800567
售后:13890094337
您的姓名 :
您的电话 :
您的留言 :
© 2018-2024自贡市源中圆科技有限公司 保留一切权利
备案号:蜀ICP备18023866号-1 服务热线:1334080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