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门新兴学科有望复原恐龙“本色”

作者:刘照兵 发布时间:2018-10-13 来源:快咨询

古生物学家罗伯特·尼科尔斯(RobertNicholls)正给一头暴龙的头部建模。形状很好解决:有化石头骨为证;但颜色呢?

我们目前只能靠猜。

是以很多现代爬行、两栖动物的大地色系为准;还是参考一些现代鸟类明亮、华丽的羽毛?毕竟,恐龙家族存活到本世纪的成员也就只有鸟类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能猜测,但很快,这个局面就会打破。

在我们的脑海中,史前世界是黑白的。

一直以来,为其上色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古生物颜色学”的兴起正彻底改变这种观点,为史前世界填上绚丽的色彩。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只覆盖少数几种恐龙、昆虫和爬行动物,但隆德大学科学家约翰·林格伦(JohanLindgren)表示:“这才刚刚开始。”

要是能在化石记录之中找到颜色证据,我们所能做的就不仅仅是为暴龙上色这么简单了。骨骼可以变成化石,但行为不会。

“环顾周围的动植物,我们看到的是绚丽的色彩和图案,”考克大学的玛丽亚·麦克纳马拉(MariaMcNamara)说,“利用颜色,动物可以伪装自己、逃避掠食者、发出求偶信号、在社会群体内传递信号。所以,如果能找到动物体内的颜色证据,我们就有望揭开古生物的颜色之谜。”

尽管如此,古生物颜色学只在最近十年才得以成为严肃的研究领域。几十年前,科学家就已知道,某些贝类和昆虫化石似乎留有颜色,但不能确定那是它们的本色,还是化石化这一过程的副产物。在特殊条件下,皮肤和羽毛也会形成化石——在所有已发现的化石中,这类化石的比例不到1%——但化石颜色(通常呈黑色或棕色)并不能指示动物生前的色彩。

灵光一现雅各布·文特尔(JakobVinther)是布里斯托大学的一名讲师,2006年,在耶鲁读博时,他研究过一块2亿岁的乌贼墨囊化石。19世纪时,化石猎人们就知道,这种墨囊会留存至今——有人甚至用其墨水写信——但文特尔却因此茅塞顿开。

“我看着这些墨水,不禁意识到,它跟活乌贼的墨水完全一样,所以肯定由黑色素组成。这是我们跟恐龙共有的色素。”

色素会选择性地吸收特定波长的可见光,形成颜色。常见的色素有黑色素、类胡萝卜素(鲜红、黄)和卟啉(绿、红、蓝)。还有的颜色是“结构性颜色”,来自纳米结构对光线的散射(比如绚丽的孔雀尾羽)。黑色素控制着发色和瞳孔的颜色等等。“黑素体”是细胞中的一种空泡,负责黑色素的制造与存储。它分两种:一种为卵圆形,制造黑色色素;一种为球形,制造铁锈红色的色素。

这些不同的黑色素相互混合,兼之以缺乏色素的情况,最终调配成灰、棕、白等颜色。文特尔推测,如果乌贼墨囊中的色素得以保存,那么,皮肤和羽毛化石中的黑色素——或是储存黑色素的黑素体——就也可能保存至今。

在丹麦出土的5500万年前的小鸟头骨化石中,文特尔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该化石带有一圈羽毛印痕,以及眼睛位置的两个斑点。“我坐在那里(寻找黑素体的证据),调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突然惊呼:这不就是嘛!我们可以给恐龙化石上色了。”

作为他的导师,德里克·布里格斯(DerekBriggs)有些怀疑。文特尔描述的结构是学界已知的,且已被归为细菌。“它们有着和细菌一样的大小和形状,且出现在腐烂的尸体上——本来就该有腐生细菌的地方,”麦克纳马拉说。“这一切都顺理成章。”为寻找进一步证据,文特尔和布里格斯找来了白垩纪的一块羽毛化石,上有清晰的黑白纹路。在羽毛的黑色纹路中,他们找到了卵圆形的黑素体;而在羽毛白色纹路中(白色意味着没有色素),他们则找到了圆形的黑素体。这些小体若是细菌,就该在黑白区域内兼有分布。

2008年,文特尔发表初步研究结果,紧接着又依据黑素体的形状,推导出它们的色彩和图案,还原出第一头彩色恐龙。2010年,布里斯托大学的两个团队——一个由文特尔带领,一个由迈克尔·本顿(MichaelBenton)带领——仅以几天之隔,发表了两篇论文,分别论证了为何近鸟龙属拥有红色的羽冠,以及为何中华龙鸟属有着红棕色的条纹尾羽。

后续很多研究都在文特尔假说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发展,其中包括林格伦,他使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技术,分析了各种化石的化学组成,发现了黑色素化学标记的直接证据。麦克纳马拉则探索了除黑色素外,其他着色方式的保存情况,并首次系统性地探究了结构性颜色的化石记录。在2016年发表的论文中,她探究了西班牙东北部出土的一块蛇化石,其历史可追溯至1000万年前。在化石上绿棕相间的图纹中,她首次找到保存至今的类胡萝卜素。

操之过急?也有人担心,这个新兴领域的发展有些过快,林格伦说,一些结论有些操之过急了。

他指出其中一个问题:除黑色素外,古生物体内或有其他色素或结构性颜色,若在化石化作用中,这些原有的颜色未能保留下来,“你的还原图就是错的。因此,颜色还原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动物的原貌。”另一个问题是,仅凭一片羽毛,或是ToF-SIMS技术中用到的丁点样本,就推断出一只鸟或一头恐龙的颜色,这样的结果恐怕具有误导性,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玛丽·史威泽(MarySchweitzer)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麦克纳马拉认为,一个关键点是,对于黑色素本身,我们都没有充分理解。“我们得进一步了解黑色素在现代动物体内的作用,再去考虑化石。我们有点沉不住气。”黑色素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颜色这么简单,还有比如紫外线防护,以及机械强度(一些鸟的翼尖呈暗色,就起到这一作用)。黑色素不仅仅存在于毛发和皮肤之中,还见于内脏,这一点引人深思。“我们会去探寻黑色素进化的控制因素。我们一直以为,它是为了颜色,是为了性选择和伪装,但既然内脏里都有黑色素,那它的存在说不定是服务于完全不同的目的。”

林格伦认可此说。“总的来说,未知因素还有很多。”他说。“我的感觉是,作为古生物学家,我们倾向于把问题过度简化,认为A一定导致B。但生物学家就会知道,在现代世界中,单一因素导致单一结果这样的事,几乎从来没有过。”

但对文特尔来说,围绕古生物颜色的持续争论有些过了。每次发表新论文,他都会想,这次大家会说什么,他又该如何回应。“这让人很累,压力很大。我多希望大家能多花点时间,去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而不是处处反对,让它停滞不前。我们何不向前看,试着用可量化的方式,探索这个领域的前沿和极限。”

意义今年7月,澳大利亚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颜色——一抹颇为妩媚的亮粉色。这是一种卟啉色素,取自栖息在海洋中的微观生物,可追溯至11亿年前,远比前述研究对象来得古老。

卟啉色素

随着我们对古代颜色的认识不断增加,科学家或许能以地质时间为轴,绘制出颜色的发展历程,解答这方面的各种问题,比如,是什么驱动着颜色的进化?是自然选择(把自己隐藏起来)还是性选择(将自己推销出去)。“或者,有没有那么一段时间,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性选择也没有发生?”麦克纳马拉思考的是,“若不受这些因素的控制,动物的图纹会怎样分布?会不会格外妖艳?我们不能想当然地以为,今天的世界什么样子的,以往的世界就也是什么样子的。”

而且,古生物颜色学已经能让我们进一步窥测远古生物的日常生活。比如一直以来,四翼的小盗龙都被视为夜行动物,判断依据是,它有很大的眼窝。但文特尔和北京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李全国等人发现,这种恐龙有着绚丽的羽毛(来源于结构性颜色)——夜行之说不攻自破。

它还能揭示古生物的生存环境。通常,科学家收集这方面的线索时,会参考附近其他的动植物化石,但有时,动物遗骸会因为河流等的搬运,离开原先的栖息地,这种情况下,结果就会出现偏差。

文特尔研究了一头鹦鹉嘴龙(小型植食性恐龙,三角龙的近亲)的化石,结论是:其背部呈暗色,腹部呈白色——即现代动物中常见的“反影伪装”配色。从鲸鱼等掠食者,到鹿等被掠食者,很多动物都采用这种配色,为的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背阴的身体部位呈浅色,朝天的部位呈暗色)。两个色区的大小和分布通常对应不同的栖息地,比如开放的平原,或是黑暗的森林地面。鹦鹉嘴龙的反影伪装表明,它栖息于漫射光环境下,冠层森林就是这样一种环境。

在工作室中,尼古拉斯向我展示了他和文特尔开发的鹦鹉嘴龙模型。其体型与拉布拉多犬相仿,外表颇为可爱,长着鹦鹉一样的喙,背部是深棕色与橙色相间的斑驳色块,越接近腹部,颜色越浅,到腹侧就成了奶白色。“我很喜欢颜色复原工作,因为你突破空白,亲手定义了一种动物的样貌,小至它的斑纹。”尼克尔斯说,“能打破未知,将一样东西展现在世人面前,这种感觉太爽了。”

售前:13340800567

售后:13890094337

您的姓名 :

您的电话 :

您的留言 :

© 2018-2023自贡市源中圆科技有限公司 保留一切权利
备案号:蜀ICP备18023866号-1  服务热线:1334080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