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绝灭于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吗?

作者:刘照兵 发布时间:2018-08-22 来源:源中圆科技

    在距今6500万年以前,恐龙绝灭了,翼龙、鱼龙、蛇颈龙等其它较为大型的爬行动物也同时绝灭了,留下的是当时极不起眼的蜥蜴、蛇、龟和鳄等小型的爬行动物类群生存至今。在大多数爬行动物种类绝灭的同时,海洋中的一些水生动物,包括不少的微小的浮游生物(营漂浮生活的生物)种类也未能幸免,同样遭到了绝灭。 大的绝灭了,小的也绝灭了,这反映出绝灭的规模很大。在大量种类绝灭的同时,仍然有部分种类存活了下来,这说明绝灭还不是横扫一切,而是有选择性的。这就好像是在中生代末自然界形成了一张特别的“网”,一些动物不能过去,绝灭了;另一些动物过去了,继续生存。这张“网”的放行和禁止通行的条件是客观的,动物能否通过就看其自身的情况了。这就是说,绝灭是动物和自然环境两方面矛盾冲突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从动物本身的情况和外界环境这张网两方面去寻找恐龙绝灭的合理的原因。 发生——发展——消亡,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恐龙也是这样。恐龙从三叠纪中晚期出现到白垩纪末绝灭,生存时间长达1.6亿年甚至更长。在这漫长的时期里,大多数时候的自然环境条件都是相对稳定的,是极适合恐龙生活的。优越的地理气候环境、优越的生物环境(裸子植物占优越,哺乳动物和鸟类弱小)把恐龙“惯坏”了,使恐龙形成了非常特化的生活习性。它们对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食物、需要什么样的温度和湿度条件、都有什么样的竞争对手等等都有严格的依赖性。在这种情况下,外界环境条件在一定的限度内变化(变化的速度和幅度在恐龙的适应能力内),恐龙尚能直接适应,或者通过改变部分生活习性,或是通过遗传和变异的机制进化出新的种类来适应新的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古老类群的消失,新类群的产生就是这种适应进化的表现。可是一旦出现环境条件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的变化,这个变化在速度和幅度上都超过了恐龙的最大适应限度,这时恐龙对环境就表现出不适应,于是开始衰退,进而走向绝灭的“死胡同”。 事实上,恐龙和中生代其它爬行动物的衰退与绝灭也不是同时发生的。在侏罗纪获得了极大繁盛的蜥臀类恐龙,其中的蜥脚类在白垩纪就衰退了,仅南半球有少量种类存活到了白垩纪末。大型的肉食龙类除霸王龙外,其余种类在白垩纪也大为减少。在侏罗纪曾一度繁盛的剑龙类,在白垩纪早期就衰退绝灭了。剑龙绝灭以后很久,鱼龙和翼龙才绝灭。而角龙出现最晚,其寿命也最短,它们只生存了二三千万年的时间。发生在低级分类单元(如属、种)的绝灭更是经常发生的。 从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规律来看,恐龙在三叠纪中晚期出现,经过侏罗纪和白垩纪早期的繁荣之后,在白垩纪晚期迅速走向衰退,以致最后绝灭应该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合理过程。 但是,如果单从恐龙家族衰老和地球环境本身的变化来解释以恐龙为代表的生物大绝灭(这方面的假说称为渐变论),应该说也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恐龙毕竟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估计有上千个属种甚至更多,并且生活在全球的每一块大陆上,在地球中期生命进化的舞台上表现非凡。特别是在白垩纪还演化出了甲龙类、肿头龙类和角龙类,这些新类群对环境应该是适应的,可怎么就在地质历史上的短时期(几百万年)内全部绝灭了呢?看来,这中间肯定还另有原因。 科学家们通过艰苦的努力,在地球上发现了若干来自宇宙中的灾难性事件所留下的蛛丝马迹,同时由于宇宙科学的发展获得了不少地球以外的宇宙知识,说明了地球与太阳系、银河系乃至宇宙的联系是紧密的、有机的,宇宙星体的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经常的、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于是,用来自宇宙中的灾难性事件给地球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来解释恐龙绝灭的灾变论(对应于渐变论也叫做突变论)在近几十年颇为盛行。 古老的恐龙正在新的环境下走向没落衰退的时候,又遭到了来自宇宙中的灾难性事件的巨大伤害(包括对恐龙直接的伤害和对环境的巨大破坏所造成的间接伤害),这种伤害加快了恐龙消亡的速度,最终导致全军覆没从地球上销声匿迹。这应该是更为合理的解释。

售前:13340800567

售后:13890094337

您的姓名 :

您的电话 :

您的留言 :

© 2018-2024自贡市源中圆科技有限公司 保留一切权利
备案号:蜀ICP备18023866号-1  服务热线:13340800567